MySQL异常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汇总

2022年4月21日更新如下:

遇到的问题:

[ERROR] InnoDB: Page [page id: space=0, page number=265] log sequence number 8589513663 is in the future! Current system log sequence number 8589513585.
[ERROR] InnoDB: Your database may be corrupt or you may have copied the InnoDB tablespace but not the InnoDB log files. Please refer to…

解决的办法:

1 在/opt/lampp/var/mysql目录下,打开my.cnf, 新增innodb_force_recovery=2
2 在/opt/lampp/var/mysql目录下,删除ib_logfile0 ib_logfile1 ibdata1
3 进入mysql删除数据库,导入备份的数据库
====华丽的更新分割线====

一 ibdata1相关

InnoDB中有共享表空间和独立表空间的概念。共享表空间就是ibdata1,独立表空间放在每个表的.ibd(数据和索引)和.frm(表结构)为后缀的文件中。单独的表空间只存储该表的数据,索引和插入缓冲的BITMAP等信息,其余还放在共享表空间中

1、ibdata1文件介绍
ibdata1是一个用来构建innodb系统表空间的文件,这个文件包含了innodb表的元数据、撤销记录、修改buffer和双写buffer。
ibdata1存储了Data dictionary,Double write buffer,Insert buffer,Rollback segments,UNDO space,Forign key constraint system tables等

2、ibdata1暴涨的原因
ibdata1存放数据,索引和缓存等,是MYSQL的最主要的数据。所以随着数据库越来越大,表也会越大,这个无法避免的。如果时间长了,越来越大。
具体原因有下面几个:
有大量并发事务,产生大量的undo log;
有旧事务长时间未提交,产生大量旧undo log;
file i/o性能差,purge进度慢;
初始化设置太小不够用;
32-bit系统下有bug。

3、ibdata1问题背景
当my.cnf选项innodb_file_per_table = 0时,在ibdata1文件中还需要存储InnoDB表数据&索引。ibdata1文件从5.6.7版本开始,默认大小是12MB,而在这之前默认大小是10MB,其相关选项是innodb_data_file_path,默认设置是innodb_data_file_path = ibdata1:1G:autoextend。
当然了,无论是否启用了 innodb_file_per_table = 1,ibdata1文件都必须存在,因为它必须存储上述 InnoDB 引擎所依赖&必须的数据,尤其是上面加粗标识的rollback segments 和undo space,它俩是引起ibdata1文件大小增加的最大原因。

4、解决方法
升级到5.6以上(64-bit),采用独立undo表空间
初始化设置时,把ibdata1文件至少设置为1GB以上
增加purge线程数 innodb_purge_threads
升高file I/O能力,该上SSD的赶紧上
事务及时提交,不要积压
默认打开autocommit=1,避免忘了某个事务长时间未提交
检查开发框架,确认autocommit=0的地方,事务结束后都有提交或回滚

二 ibtmp1相关

ibtmp1是非压缩的innodb临时表的独立表空间,通过innodb_temp_data_file_path参数指定文件的路径,文件名和大小,默认配置为ibtmp1:12M:autoextend,也就是说在支持大文件的系统这个文件大小是可以无限增长的。

针对临时表及相关对象引入新的“non-redo” undo log,存放于临时表空间。该类型的undo log非 redolog 因为临时表不需崩溃恢复、也就无需redo logs,但却需要undo log用于回滚、MVCC等。默认的临时表空间文件为ibtmp1,位于数据目录在每次服务器启动时被重新创建,可通过innodb_temp_data_file_path指定临时表空间。http://dev.mysql.com/doc/refman/5.7/en/innodb-temporary-table-undo-logs.html

解决办法:
1,修改my.cnf配置文件:
innodb_temp_data_file_path = ibtmp1:12M:autoextend:max:5G

2,设置innodb_fast_shutdown参数
SET GLOBAL innodb_fast_shutdown = 0;

在mysql关闭时,参数innodb_fast_shutdown 影响着表的存储引擎为innodb的行为。参数为0,1,2三个值。
0,代表当MYSQL关闭时,Innodb需要完成所有full purge和merge insert buffer操作,这需要花费时间来完成。如果做Innodb plugin升级,通常需要将这个参数调为0,,然后在关闭数据库
1, 是参数的默认值,不需要完成full purge和merge insert buffer操作,但是在缓冲池的一些数据脏页还是会刷新到磁盘。
2 表示 不需要完成full purge和merge insert buffer操作 ,也不将缓冲池中的数据脏页写回磁盘,。而是将日志都写入日志文件。这样不会有任何事物丢失,但是mysql在下次启动时,会执行恢复操作(recovery)

3,关闭mysql服务

4,删除ibtmp1文件

5,启动mysql服务

郑重声明:

1 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资源的版权归资源原作者所持有,受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等相关法律保护。

2 由于无法和原作者取得联系,所以上传的部分资源无法先通过原作者的同意就分享给大家了,如本资源侵犯了您(原作者)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(微信号 lanzouzou007),我们会立马删除您的资源,并向您表达诚挚的歉意!

3 本站是一个公益型网站,分享资源的目的在于传播知识,分享知识,收取一点点打赏的辛苦费是用于网站的日常运营开支,并非用于商业用途。

4 本站资源只提供学习和参考研究使用,使用过后请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本站不承担资源被单位或个人商用带来的法律责任。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

Captcha Co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