叉叉记:拾麻茬记

1995年秋季的某天的午后,小刚和小洁相约一起去南沙地拾麻茬,小刚子那年9岁,小洁10岁。
小刚子背着粪箕子,小洁提着竹筐,各自都带着粪锄子。
南沙地就在他俩村子2里路外,走十几分钟就到了。

这里说的麻,实际是红麻,正名大麻槿,Hibiscus cannabinus,锦葵科木槿族植物。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。起源有原产印度或热带非洲两种看法。
此时地里的红麻都给砍光了,只剩下土地红麻的根了,村里人叫它”麻茬”,这些麻茬晒干后可以当柴火烧。

红麻的躯干在水中泡过大约半个月后,它的皮就会容易剥下来,然后洗干净,晒干,捆绑,卖掉;这样就可以赚点收入。
红麻的皮主要是纤维,主要用于制造麻绳。

小刚子和小洁用粪锄子刨呀刨,累的满头小汗,但是他们却很开心。
秋天的田野很美,天空很明朗,很凉爽,小刚子和小洁一边玩一边”工作”,等到傍晚的时候,他们的竹筐和粪箕子都装的满满的,接着就屁颠屁颠地回家了。

走在回家的路上,小刚子问小洁:
“你猜到家我们的阿爸阿妈会不会夸我们?”
“你爸妈我不知道,反正我爸妈不会!”小洁丧气地说道。
小刚子笑了,小洁也笑了。

红麻
红麻

粪箕子
粪箕子

竹筐
竹筐

粪锄子
粪锄子

郑重声明:

1 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资源的版权归资源原作者所持有,受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等相关法律保护。

2 由于无法和原作者取得联系,所以上传的部分资源无法先通过原作者的同意就分享给大家了,如本资源侵犯了您(原作者)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(微信号 xiaohaimei1989),我们会立马删除您的资源,并向您表达诚挚的歉意!

3 本站是一个公益型网站,分享资源的目的在于传播知识,分享知识,收取一点点打赏的辛苦费是用于网站的日常运营开支,并非用于商业用途。

4 本站资源只提供学习和参考研究使用,使用过后请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本站不承担资源被单位或个人商用带来的法律责任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