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摄影
1.1 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
评论家和理论家都称扬电影是所有艺术中最写实的,因为它能捕捉经验中真正拟真的声音和影响。
简言之,电影现实主义的这种“临场”效果比任何其他艺术媒介或呈现都强。
电影风格和类型的分类表
三种风格–现实主义(realism),古典主义(classicism),形式主义(formalism)–之间的关系可以视为一个延续的光谱,而不是三个截然不同的范畴。相同的,三种电影基本类型–纪录片(documentary),剧情片(fiction)和先锋派影片(avant-garde)也只是为了区别的方便,因为在电影中它们经常彼此重叠。
现实主义—-古典主义—-形式主义
纪录片——剧情片——先锋派影片
最好的现实主义艺术擅长就是隐藏其艺术手段。
形式主义的电影,导演关切的是如何表达他对事物主观和个人的看法。
形式主义者通常是表现主义者。
形式主义的电影有相当程度的操纵和对“现实”风格化的处理。
大部分现实主义者认为“内容”比“形式”和技巧重要。题材本身永远是最重要的,任何分散对内容注意的方法都值得怀疑。写实电影倾向于纪录片。
而形式主义者则强调技巧和形式,其极端的例子在先锋派影片中可以看到。
大部分剧情片居于这两个极端之间,一般称之为古典电影(classical cinema)
纪录片带给观众的震撼力通常来自真实而非其影像之美。
现实主义电影倾向于处理低下层的人物,并且探讨其道德问题。
在类型上,故事本身通常结构松散,且包括许多对推动剧情并无多大帮助的细节,然而却也因此加强了影片的真实感。
古典叙事电影通常避免极端的写实或形式主义风格,而比较倾向于带有一些表现风格,但影响的表面仍采取十分具可信度的处理手段。
画面的取舍是由它们与故事或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定,很少是因为写实的欲望或形式上的美观的需要而来。因此便形成一种功能性强迫不明显的风格:动作中的人物是主要的视觉元素。
强调故事的娱乐价值,角色也会被调整成展示明星个人魅力的展览场。一般而言,人物是古典叙事电影至高无上的元素。剧中人物常会被塑造成独具魅力,甚至被浪漫化,观众观影时,会不自觉地认同这些角色的价值与目标。
形式主义电影基本上属于导演的作品,作者的个人标志很强。操纵叙事元素与风格化视觉元素都流露刻意的痕迹。故事基本上是导演个人情感的抒发,对客观现实的忠诚一般而言不是导演的考虑。艺术上高度风格化的影片如歌舞片,科幻片,都是形式主义的电影。大部分电影风格大师都是形式主义的信徒,如下图《第七封印》宣传图中高反差的灯光设计。
在先锋派电影中,主题通常以抽象形式出现,并强调形式之美。
在文学上,将内容和形式简单地划分常被讥为“改编的异端”。只有内容无法估量艺术成就。绘画,文学及戏剧的真正内容是它们呈现的方式(形式),电影亦然。
著名法国评论家安德烈-巴赞(Andre Bazin)指出:“要了解电影较好的方法是知道它是如何说故事的”。
美国评论家Herman G. Weinberg曾简单的论述:“一个故事如何被叙述也是那个故事的一部分。同样的故事可以说的好也可以说的坏,也可以说的不错或伟大,这全看是谁在说故事。”
形式和内容最好是相辅相成地使用。
我们如果能了解电影媒体组成的基本要素–其不同的语言系统–我们最终能了解电影的内容,形式和其他的艺术其实是一模一样的。
1.2 镜头
镜头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六类:大远景(extreme long shot);远景(long shot);全景(full shot);中景(medium shot);特写(close-up);大特写(extreme close-up)。此外,深焦镜头(deep-focousshot)则是远景或大远景的变形。
“大远景”多半是从远自四分之一英里的距离拍摄,大远景也为较近的镜头提供参考架构,因此也被成为建立镜头(establishing shots),这种镜头在史诗(epic)电影中较为常见,因为其场景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如西部片,战争片,武士片和历史片等。
远景镜头可能是电影中最复杂,也是最不精确的名词。人物的头部接近顶部,脚则接近景框底部。
中景镜头囊括了人物从膝或腰以上的身形。一般说来,中景是较重公用的镜头,可以用来说明性镜头,延续于东或者对话。种类有二人镜头,三人镜头,过肩镜头。
特写镜头很难显示场景,重点放在很小的客体上,如人的脸部。
大特写是特写镜头的变奏,它不是人的脸部,而是更进一步的眼睛或嘴巴的大特写。
深焦镜头通常是远景的变奏,有很多种不同的焦距,以及相当层度的景深,有时被称为广角镜头,因为拍摄时需要广角镜。
1.3 角度
物体被摄的角度通常也能代表某种对题材的看法。
形式也是内容,内容也就是形式。
一般而言,电影有五中基本镜头角度:鸟瞰角度,俯角,水平角度,仰角,倾斜角度。
鸟瞰角度,它使观众盘旋在被摄物上空宛如天神般,镜头下的人物往往像蚂蚁卑微无助。
俯角镜头比较接近文学上的全知观点,好像给读者一个梗概,但并不暗示命运。这种角度不大能表达速度感,
范围比较适合沉缓,呆滞的意义。俯角会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,使人物显得无害及卑微。
水平角度让人们符合我们自己的愿望。
仰角就心理上而言,会增加主体的重要性,使物体在观众前方展开,甚至威胁性,也使观众欠缺安全感并觉得被人控制。由仰角摄得的人物通常会引起恐怖,庄严及令人尊敬的感觉,所以宣传片以及强调英雄主义的电影中,这类镜头是最常见的。
倾斜角度有时用于主观镜头,在心理上,它给人感觉是紧张,转换及动作即将改变。这适合暴力场景,因其可精确地捕捉视觉上焦躁的感觉。
1.4光与影
一般说来,摄影师亦被称为摄影指导,简称DP,在导演的指示下,应该负责安排和控制电影的灯光和摄影的质量。
灯光的风格有很多种,而且往往与电影的主题,气氛及类型有关。比如喜剧和歌舞片,灯光的风格较趋明亮,
阴影较少布局,常用高调的风格。悲剧和通俗剧较常用高反差灯光风格,而黑暗处也相当有戏剧性。一般而言,悬疑片,惊悚片和黑帮电影较趋于低调风格,阴影均采用投射式,亮光也带有气氛。
一般来说,艺术家用黑暗象征恐惧,邪恶,未知之事,光明则代表了安全,美德,真理和欢愉。
一般的高调灯光拍摄喜剧片,可能会搞笑,但是低调摄影却使喜剧更具严肃性—反讽及诡异。
灯光既有写实也有表现色彩。现实主义的人喜欢用自然光,尤其是在外景。现实主义导演不喜欢太显著的灯光,除非该景有明显的光源。
形式主义的导演则较偏向象征性的暗示灯光,他们常常以扭曲自然光源的方式强调灯光的象征性。
背光会使影像柔和优雅,爱情场面以光晕效果拍摄恋人的头部会有浪漫的效果。
聚光灯能使明暗产生强烈对比,咋看之下,这类影像显得变形,撕裂。
创作者亦可将光圈放大,产生曝光过度的效果,使画面的表现充满苍白的光,梦魇和幻想的段落可常见这种处理法。
1.5彩色
每部彩色片都有一个确定的基本色调,常常是红,蓝,黄。
大致说来,有名的彩色电影都有表现主义味道。这以来开朗吉罗安东尼奥尼的话最具代表性:“我们得干预彩色电影,去除它惯常的真实性,以当时的真实性取而代之。”
心理学家发现,人们喜欢“解释”构图线条,却消极地接受了颜色,容许它象征心境。也就是说,线条常与名词相连,色彩则与形容词相连。线条是阳刚的,色彩是阴柔的。色彩和线条都暗示了意义,但方式不同。
1.6镜片,滤镜和底片
1.7特殊效果
1.8电影摄影师
内容决定形式,形式应当体现内容
《教父》摄影师戈登-威利斯曾说:“有时你看不到的会比看到的更有效。”
更多阅读请阅读“100部优质电影书籍图书汇总免费下载”